發表文章

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夯 青年與名家共繪兩岸藝壇新願景

圖片
  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夯 青年與名家共繪兩岸藝壇新願景 (記者莊慶德報導)    自2017年於張榮發基金會首屆盛大登場以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已穩健邁入第七屆,成為兩岸藝術交流的年度盛事。七年來,展覽足跡遍及基隆文化中心、新竹文化中心、台中港區藝文中心、桃園展演中心、汐止展覽館等地的指標性文化場館。「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更創下新猷,首次於嘉義市文化中心及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雙場同步登場,展現前所未有的宏大規模與能見度。迄今,「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已累積吸引數千名觀眾親臨體驗,不僅是跨世代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里程碑,更是兩岸文化深度對話與共榮的重要平台。 華夏藝術畫院:兩岸文化交流的核心推手 「台魯名家藝術聯展」的核心推手——「華夏藝術畫院」,自2017年創立以來,便以「文化傳承、創新交流」為宗旨,深耕兩岸藝術推廣。畫院透過策劃「華夏新銳獎」、「渝台圍棋書法比賽」、「西施故里好美諸暨書畫聯展」「兩岸攝影展」、「紀念辛亥革命碩博士生特展」、「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名家書畫聯展」、「兩岸教授展」…等一系列大型藝文活動,積累豐富的國際級策展經驗與卓越實績,成功搭建起兩岸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平台。今年,「華夏藝術畫院」再度整合兩岸重量級藝文機構,為「台魯名家藝術聯展」注入多元且跨領域的嶄新能量,期許為兩岸觀眾帶來更具深度與廣度的藝術體驗。 總策展人秦立錦:開啟青年與名家共鳴的深度文化對話 本屆聯展由「華夏藝術畫院」秘書長秦立錦女士擔任總策展人。她深刻闡述本展的願景:「展覽不僅止於一場絢麗的視覺饗宴,更是一場深具意義的跨世代文化對話。兩岸青年藝術家們以其作品展現時代的創新語彙,而兩岸名家之作品則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兩者交織激盪出的火花,正是我們渴望獻給兩岸觀眾最觸動人心的藝術體驗。」這番話精準點出了本屆展覽的靈魂與價值所在。 藝術新章:青年與名家同台競輝,多元媒材展現傳承與創新 本屆聯展的最大亮點,在於首度設立的「青年藝術專區」。這是一個嶄新的舞台,匯集了51件兩岸青年碩博士生的精選作品,與99件兩岸藝術名家的力作同場輝映,總計150件涵蓋水墨、書法、膠彩、油畫乃至硬筆書法等多媒材的藝術精品。作品題材從氣勢磅礴的山水風景、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到貼近生活的當代詮釋,展現了兩岸藝術家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精彩對話。 展覽特別規劃「傳統與現代對話展...

「墨韻同源——兩岸書法名家交流展」夯 心靈共鳴筆墨為橋兩岸書法名家薈萃苗栗

圖片
  「墨韻同源——兩岸書法名家交流展」夯 心靈共鳴筆墨為橋兩岸書法名家薈萃苗栗 (記者遊進華報導)    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獨具的藝術瑰寶,其意義遠超越文字的書寫。它不僅是承載歷史脈絡、傳遞民族情感的深厚載體,更是凝聚文化認同、展現人文精神的重要符號。當兩岸書法名家跨越海峽,以筆墨為橋,展開深度交流,這不僅深刻彰顯了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更藉由不同地域書風的交流互鑑,激盪出豐沛的創新活力與深遠的文化共鳴,共同為中華文化書寫嶄新篇章。 為促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深化民間情誼,一場名為「墨韻同源——兩岸書法名家交流展」的文化盛會,日前在臺灣苗栗縣隆重揭幕。這場由臺灣客家總商會與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策劃主辦的展覽,匯聚了逾百位兩岸頂尖書法藝術家,他們攜帶逾百件精美作品隆重亮相。 這些匠心獨具的展品,涵蓋篆、隸、楷、行、草…等諸多書體,並以經典詩詞、古文、名言為主題,不僅淋漓盡致地展現中華書法藝術的深厚底蘊與廣博氣象,更讓觀者得以領略筆墨間的磅礴氣勢與雅致韻味。這場為期一個月,自2025年8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的「墨韻同源」藝術饗宴,將免費向臺灣民眾開放參觀。本次盛會不僅是兩岸書藝交流的一次重要契機,更是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深化民間情誼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本次展覽不僅規模宏大,其內容與形式亦匠心獨運,處處彰顯著兩岸藝術家們的非凡造詣與深厚的文化情懷。 參展陣容與風格薈萃 近110位書法名家薈萃一堂,其中包含約60位臺灣藝術家與50位湖北書法家。他們以各自獨特的筆觸,詮釋了書法藝術的多元面向。作品題材廣泛,既有對傳統經典文本的深情詮釋,亦不乏彰顯時代精神的創意之作。例如,臺灣家同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林家同先生的行草作品《無盡藏》,便以其深邃的意涵,傳達了「萬事萬物蘊含智慧」的哲思,引人深思。 「揮毫揭幕」:點睛之筆與文化共鳴 開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別出心裁的「揮毫揭幕」儀式。13位臺灣書法名家齊聚一堂,以接力書寫的方式,現場共同揮灑筆墨,凝成「墨韻同源兩岸書法名家交流展」這13個字的主題。從傅木榮老師的「墨」字,賴克俊老師揮毫「韻」字、許佑銘老師揮毫「同」字、謝奕富老師揮毫「源」字、李峯老師揮毫「兩」字、陳俊光老師揮毫「岸」字、吳崇棋老師揮毫「法」字、林家同老師揮毫「書」字、何在浩老師揮毫「名」字、陳淑鈴老師揮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