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夯 青年與名家共繪兩岸藝壇新願景
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夯 青年與名家共繪兩岸藝壇新願景

(記者莊慶德報導) 自2017年於張榮發基金會首屆盛大登場以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已穩健邁入第七屆,成為兩岸藝術交流的年度盛事。七年來,展覽足跡遍及基隆文化中心、新竹文化中心、台中港區藝文中心、桃園展演中心、汐止展覽館等地的指標性文化場館。「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更創下新猷,首次於嘉義市文化中心及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雙場同步登場,展現前所未有的宏大規模與能見度。迄今,「台魯名家藝術聯展」已累積吸引數千名觀眾親臨體驗,不僅是跨世代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里程碑,更是兩岸文化深度對話與共榮的重要平台。
華夏藝術畫院:兩岸文化交流的核心推手
「台魯名家藝術聯展」的核心推手——「華夏藝術畫院」,自2017年創立以來,便以「文化傳承、創新交流」為宗旨,深耕兩岸藝術推廣。畫院透過策劃「華夏新銳獎」、「渝台圍棋書法比賽」、「西施故里好美諸暨書畫聯展」「兩岸攝影展」、「紀念辛亥革命碩博士生特展」、「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名家書畫聯展」、「兩岸教授展」…等一系列大型藝文活動,積累豐富的國際級策展經驗與卓越實績,成功搭建起兩岸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平台。今年,「華夏藝術畫院」再度整合兩岸重量級藝文機構,為「台魯名家藝術聯展」注入多元且跨領域的嶄新能量,期許為兩岸觀眾帶來更具深度與廣度的藝術體驗。
總策展人秦立錦:開啟青年與名家共鳴的深度文化對話
本屆聯展由「華夏藝術畫院」秘書長秦立錦女士擔任總策展人。她深刻闡述本展的願景:「展覽不僅止於一場絢麗的視覺饗宴,更是一場深具意義的跨世代文化對話。兩岸青年藝術家們以其作品展現時代的創新語彙,而兩岸名家之作品則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兩者交織激盪出的火花,正是我們渴望獻給兩岸觀眾最觸動人心的藝術體驗。」這番話精準點出了本屆展覽的靈魂與價值所在。
藝術新章:青年與名家同台競輝,多元媒材展現傳承與創新
本屆聯展的最大亮點,在於首度設立的「青年藝術專區」。這是一個嶄新的舞台,匯集了51件兩岸青年碩博士生的精選作品,與99件兩岸藝術名家的力作同場輝映,總計150件涵蓋水墨、書法、膠彩、油畫乃至硬筆書法等多媒材的藝術精品。作品題材從氣勢磅礴的山水風景、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到貼近生活的當代詮釋,展現了兩岸藝術家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精彩對話。
展覽特別規劃「傳統與現代對話展區」,旨在引導兩岸觀眾深入體驗古典筆墨意境的悠遠韻味,同時感受當代水墨的實驗精神與多元可能性,見證兩岸藝術在薪火相傳中不斷革新的生命力。
卓越領導與專業策展團隊:聯展成功的堅實後盾
「第七屆台魯名家藝術聯展」的成功,得力於大會總會長楊靜江女士的卓越領航。楊總會長不僅是楊靜江美術館館長、台灣硬筆書法藝術協會創會理事長,更於2024年榮獲全球首位「史懷哲國際獎章書畫藝術成就獎」得主,其國際級的榮譽與權威,更榮獲本屆魯台大展頒發「卓越領袖」獎,無疑為本次聯展增添了無比的深度與光彩。
本次策展團隊匯聚了兩岸各領域的頂尖人才,共同為聯展的藝術品質與執行效率提供堅實後盾:
辜瑞蘭:資深藝術行政專家,曾服務國家圖書館逾40年,為展覽注入嚴謹細膩的策展流程與豐富的行政經驗。
李黃婷婷:藝術夢想家文創協會理事長,以其創新思維與資源整合能力,拓展展覽的多元面向與無限可能。
林姿吟: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理事長,連結在地文化與教育資源,深化展覽的教育意義與社會影響力。
王詮富:懷竹居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在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之間搭建橋樑,提升展覽的學術深度。
蘇玲代:台北市書畫美術職業工會副會長,帶來專業工會的組織與推廣經驗,確保展覽的廣泛參與度。
裴紫綺:曾任中華兒童書法教育推展協會秘書長,並以70歲高齡取得臺藝大學士學位,其對藝術的熱情與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令人感佩。
劉明凱: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以其跨領域的理性思維,為策展注入創新活力與獨到見解。
此外,展覽方向與藝術定位則由臺灣藝術家總會主任委員吳培基老師擔任藝術總召,他與「華夏藝術畫院」團隊緊密合作,共同確保展覽的藝術高度與專業水準,為兩岸觀眾呈現一場無與倫比的藝術盛宴。
留言
張貼留言